在我国古建筑园林的营造体系中,门洞绝非仅具通行功能的简单构件,而是串联空间、营造意境、承载文化内涵的核心元素。它既划分区域,又打破隔阂,让园林景致在 “隔” 与 “透” 之间形成层次之美。结合古建筑园林的设计逻辑,门洞主要可分为园林大门、垂花门、洞门、隔扇门四大类,各类门洞在功能、造型与文化表达上各具特色,共同构成了古建筑空间的独特韵律。
作为园林与外部空间的分界入口,园林大门是园林给人的第一印象,承担着 “界定范围” 与 “彰显气质” 的双重功能。其设计往往与园林整体风格相契合,或庄重典雅,或古朴清幽。例如,皇家园林的大门多气势恢宏,采用厚重的木材与精致的雕花,搭配匾额、楹联,凸显皇家威严;而私家园林的大门则更显内敛,常以低调的造型融入周边环境,仅通过门楣上的题字或门两侧的石景,暗示园主的审美与品味。除了实用的通行功能,园林大门还是园林文化内涵的 “开篇”,访客通过大门的形制,便能初步感知园林的整体格调。
垂花门是古建筑中连接院落内外的重要门洞,多见于四合院或大型园林的院落之间,堪称 “院落的灵魂枢纽”。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门檐下悬挂的 “垂莲柱”—— 柱身不落地,仅通过木雕莲花或其他吉祥纹样装饰端部,垂于门楣两侧,造型轻盈灵动,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厚重感。
从功能上看,垂花门不仅是空间的分隔线,更是礼仪的象征:它将院落分为 “外院” 与 “内院”,外院用于接待宾客、处理杂务,内院则是家人生活的私密区域,跨进垂花门,便意味着进入了更为私密的生活空间。在造型设计上,垂花门融合了实用与审美,门扉可开启或闭合,闭合时能保障内院隐私,开启时则让内外院落的景致相互渗透,形成 “步移景异” 的过渡效果。
洞门是古建筑园林中最具艺术表现力的门洞类型,它仅有门框而无门扇,常见于云墙、粉墙或景观必经之路,核心作用是 “引导游览”“沟通空间” 与 “框景造境”。不同于其他门洞的规整,洞门的造型丰富多样,按线条形态可分为曲线式、直线式与混合式三大类,每一类都承载着独特的审美意趣。
曲线式洞门以流畅的弧线为核心造型语言,传递出温婉、灵动的气质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月洞门与椭圆门。
月洞门:又称圆洞门、月光门,是曲线式洞门的经典之作。其造型为正圆形,如同十五满月悬于墙面,无门禁阻碍,象征着 “圆满”“团圆” 的吉祥寓意。月洞门的艺术价值在于 “框景”—— 当人站在月洞门一侧,另一侧的山石、花木、亭台会被圆形门框巧妙 “框定”,形成一幅天然的圆形画卷,让园林景致从 “观赏” 变为 “品读”,如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月洞门,游人穿过时,步移景换,每一步都能收获不同的 “框中画”。
椭圆门(圈门):造型为椭圆形,比月洞门更显舒展。其弧线的弧度更为柔和,少了月洞门的规整感,多了一份自然随性。椭圆门常设置在园林的次要路径上,引导游人探索更幽静的角落,同时其椭圆形的框景效果,能让远处的景致显得更具纵深感,仿佛将远方的风景 “拉近” 眼前。
直线式洞门以直线或折线为边框,造型多为多边形,传递出庄重、规整的秩序感,其设计往往与传统文化中的 “数理观念” 相呼应。常见类型包括方门、长方门、六角门、八角门等。
方门与长方门:最基础的直线式洞门,造型简洁大方,多设置在园林的功能性区域,如厅堂与庭院的连接处。方门象征 “方正”“稳重”,长方门则通过长宽比例的调整,让空间更显开阔,二者均以实用为主,同时通过门框与周边景致的搭配,形成简洁的框景效果。
六角门与八角门:由方形演变而来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国人崇 “八”,认为 “四象生八卦”,八角象征 “极大” 与 “无限”,同时 “八” 与 “发” 谐音,暗含 “招财纳福” 的吉祥寓意;六角则与 “六合”(天、地、东、南、西、北)相关,象征着 “包容天地” 的广阔意境。这类洞门多设置在园林的核心景观区,不仅是通行通道,更是文化符号的载体,让游人在穿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。
混合式洞门打破了曲线与直线的界限,通过直线与弧线的组合,勾勒出极具创意的造型,常见的有花瓶形、海棠花形、梅花瓣形、葫芦形等。这类洞门的设计往往以 “吉祥寓意” 为核心,每一种造型都对应着特定的文化象征:
花瓶形洞门:“瓶” 与 “平” 谐音,象征 “平安顺遂”,其造型上窄下宽,线条柔和,搭配周边的花木,仿佛将 “平安” 之意融入景致之中;
海棠花形洞门:海棠花在传统文化中是 “富贵吉祥” 的象征,花瓣式的造型灵动雅致,让洞门本身成为一件立体的艺术品,框景时能让景致更显娇美;
葫芦形洞门:葫芦谐音 “福禄”,且葫芦多籽,象征 “多子多福”,其上下两个圆形的组合,既保留了曲线的柔美,又通过造型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。
隔扇门是古建筑中兼具 “门” 与 “窗” 功能的门洞类型,由多扇可开启的隔扇组成,常见于厅堂、楼阁等室内外连接的区域。其核心特点是 “通透灵活”—— 隔扇的芯部多采用镂空的木刻图案,如回纹、冰裂纹、花鸟纹等,既保证了光线的通透,又能通过图案纹样营造审美意境。
从功能上看,隔扇门可根据需求灵活调节:全部开启时,室内外空间完全连通,厅堂与庭院的景致融为一体,适合宴请、赏景等活动;部分开启或闭合时,则能划分空间层次,保障室内隐私,同时镂空的纹样能让室外的光线与景致 “渗透” 进室内,形成 “半遮半透” 的朦胧美。此外,隔扇门的图案纹样也极具文化意义,不同的纹样对应着不同的寓意,如牡丹纹象征 “富贵”,松鹤纹象征 “长寿”,让隔扇门成为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体。
古建筑中的门洞,是功能、艺术与文化的三重载体。从园林大门的庄重、垂花门的灵动,到洞门的诗意、隔扇门的通透,每一种类型都凝结着古人对空间的理解、对审美的追求,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。这些门洞不仅塑造了古建筑园林的独特空间韵律,更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,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得以延续与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