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科普
Architectural Knowledge
发布者:超级管理员
时 间:2025-07-07
浏览量:48
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,用色彩、油漆在梁、枋、斗拱、柱、天花板等处刷饰或绘制花纹、图案乃至人物故事等,这些被绘画出来的各色纹样与图案就是彩画。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,还可增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。
而今常见的彩画大多是清式彩画。分为和玺彩画,旋子彩画,苏式彩画。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,等级依次降低。
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下和玺彩画
和玺彩画是清殿式彩画中等级最高的一种,主要用于宫殿,坛庙,陵寝的主殿、堂、门。是在旋子彩画基础上演化而来,继承彩画“三段式” 构图。明中期以前尚无此种彩画,出现和成型于明末清初之际。
在故宫的第一大殿太和殿的梁、枋上绘制的就是和玺彩画,青绿的色彩配金色的龙纹与殿顶的黄色琉璃瓦交相辉映,又与红色的廊柱与门窗对比,衬托得整个建筑富丽堂皇,恢宏而不失精美。
和玺彩画以龙纹为主,按细部主体纹饰不同,细分:金龙和玺彩画、龙凤和玺彩画、龙草和玺彩画等几种。
金龙和玺彩画
“金龙和玺彩画”主要是以各种姿态的龙组成彩画的图案,也就是在彩画的枋心、藻头、箍头部位都画的是龙。
枋心一般绘的是二龙戏珠图案,不论是青地还是绿地皆是如此;藻头部分则画升、降龙,并且是青地画升龙,绿地画降龙,如果藻头部分较长,大多画升降二龙戏珠;箍头部分则大多绘坐龙,此外,箍头坐龙的外围多绘出几何形的外框,所以也称为盒子。
在各种形态的龙纹的周围,衬绘有云纹或火焰纹使龙的形象看起来更为生动,更有腾云驾雾之感仿佛真的是龙在雾中行、火中跃,其高贵不凡的气势更盛。
金龙和玺彩画中的“金龙”就是指龙纹都是贴金的,不但龙纹全部贴金,就连其中的主要线条边线也都贴金,金光灿灿,金碧辉煌,与尊贵、显耀的皇家气势相得益彰。主要用于皇帝登基、理政、居住的殿宇,重要坛庙。
龙凤和玺彩画
“龙凤和玺彩画”相对于金龙和玺彩画来说,其中的主要纹样除了“龙”之外又多了个“凤”。龙用在皇家中代表的是“皇帝”,而凤用在皇家中代表的是“皇帝的后妃”,因此,“龙凤和玺彩画”和“金龙和玺彩画”一样尊贵,同样属于彩画中的最高等级。
龙凤和玺彩画在枋心、藻头、箍头等部位,以龙和凤纹调换构图。一般来说,枋心、藻头、箍头为青地的则画龙,而为绿地时则画凤。也有在同一间的枋心、箍头都画龙(或凤),而在藻头都画凤(或龙)的,实际也是龙凤交错绘制。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在同一枋心画一龙一凤形象,藻头、箍头画龙或画风。如果枋心画二龙为“二龙戏珠”,枋心画二凤则为“双凤昭富”,枋心画一龙一凤则是“龙凤呈祥”,主要用于帝后寝宫及祭天坛庙等。
龙草和玺彩画
“龙草和玺彩画”就是其枋心、藻头、箍头是由龙和大草调换构图的彩画。一般来说,是绿地画龙,红地画草,与龙凤和玺彩画的地有了较大的不同。其中的大草常常配以法轮共同呈现,称为“法轮吉祥草”、“轱辘草”。主要用于皇宫的重要宫门及主轴线上的配殿、主要寺庙殿等。
此外还有梵文龙凤彩画:用于藏传佛教庙宇的主要建筑。
和玺彩画以人字形曲线贯宁其间,主要的装饰内容是象征帝王的龙纹,主要色彩是青和绿。和玺彩画主要由箍头、枋心、藻头三部分组成,藻头为横“M”形,箍头、藻头、枋心上均画龙。主要纹样和线条都贴金,金线的一侧衬以白粉线,或是同时采用退晕法,整体色彩灿烂、辉煌而又明亮。
构图格式“三段式构图”
藻头用“圭线”、“岔口线”与枋心相隔,用“圭线”、“圭线光”与箍头相隔。
箍头由“盒子”和两侧的箍头线组成。
细部主体纹饰为象征皇权的龙凤纹,其次还有西蕃莲纹、吉祥草纹和梵纹(仅用于庙宇)。更多以龙为装饰母体,定型为行龙、坐龙、升龙、降龙四种。
枋心→行龙,箍头盒子→坐龙,藻头→升龙(蓝底)或降龙(绿底)。 主要线条及龙、宝珠等用沥粉贴金,主要以蓝、绿底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。